将P53接口通过杜邦线(白线)接到GND端,测量小量程(-3.3V~3.3V)时,按下K1键,直接将P60端与待测电压端通过杜邦线(棕线)相接,从而在液晶显示屏上得到待测电压;测量大量程(±3.3V~±15V)时,按下K2键,将P60端串接分压电阻(棕线),再与待测电压端相接(红线),得到待测电压。
系统实物图如图5.1所示:
测试工具:台式直流稳压电源、UD360数字电压表
接通系统电源,采用分档测量台式直流稳压输出电压与UD360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相比较,得到测试结果如下。
采用上述测量步骤,得到200mV档测试结果如表5.1所示:
标准电压值/mV | 电压表测量值/mV | 绝对误差 |
50 | 49.8 | 0.40% |
80 | 80.5 | 0.63% |
100 | 99.5 | 0.50% |
120 | 119.4 | 0.50% |
150 | 148.5 | 1.00% |
采用上述测量步骤,得到2000mV档测试结果如表5.2所示:
标准电压值/mV | 电压表测量值/mV | 绝对误差 |
500 | 501.3 | 0.26% |
800 | 801.5 | 0.19% |
1000 | 1004.3 | 0.43% |
1200 | 1205.2 | 0.43% |
1500 | 1504.3 | 0.29% |
采用上述测量步骤,得到15V档测试结果如表5.3所示:
标准电压值/V | 电压表测量值/V | 绝对误差 |
3 | 3.0123 | 0.41% |
5 | 5.0235 | 0.47% |
8 | 8.0432 | 0.54% |
10 | 10.0255 | 0.25% |
12 | 12.0588 | 0.49% |
采用上述测量步骤,得到-15V档测试结果如表5.4所示:
标准电压值/V | 电压表测量值/V | 绝对误差 |
-3 | -3.0123 | 0.41% |
-5 | -5.0235 | 0.47% |
-8 | -8.0432 | 0.54% |
-10 | -10.0255 | 0.25% |
-12 | -12.0588 | 0.49% |
从表5-1、5-2、5-3、5-4中可以看出,电压表各档位测量正常,测量精度基本满足系统要求,误差均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较好的完成了题目要求。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基于MSP430的数字电压表设计》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电压表的制作完成,再到论文的完成,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单片机,电路焊接等相关技术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的作品一步一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
本课题由于使用MSP430自带的12位AD转换功能,具有非常良好的测量精度;采用12864液晶显示模块,能够显示汉字,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应用反相器从而能够进行负电压的测量。这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未能将量程做的更大,停留在2位数量程上。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谈不上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本论文是在导师潘世辉高级工程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的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完整的Word格式文档51黑下载地址(共50页):
基于MSP430的数字电压表设计.doc
(3.75 MB, 下载次数: 85)
欢迎光临 (http://www.51hei.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