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NE555可调脉冲输出模块电路详解(方形)附PCB工程文件等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电子爱好者999 时间: 2018-2-24 01:02
标题: NE555可调脉冲输出模块电路详解(方形)附PCB工程文件等资料
Altium Designer画的NE555可调脉冲输出模块原理图和PCB图如下:(51hei附件中可下载工程文件)
Z1231_NE555可调脉冲输出
简要说明:
一、 尺寸:21mm X13mm X 14mm 长X宽X高
二、 主要芯片:NE555
三、 工作电压:直流4~12伏
四、 特点:
1、单路信号输出。
2、输出占空比约为百分之五十的波形
4、电位器调节输出频率
5、输出频率范围5~2KHZ(改变电容C1可以改变输出频率)
五、有详细使用说明书
【标注图片】
555定时器(又称时基电路)是一个模拟与数字混合型的集成电路。按其工艺分双极型和CMOS型两类,其应用非常广泛。
图6—1是555定时器内部组成框图。它主要由两个高精度电压比较器A1、A2,一个RS触发器,一个放电三极管和三个5KΩ电阻的分压器而构成。
图6—1 555定时器组成框图
它的各个引脚功能如下:
1脚: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
8脚:外接电源VCC,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 ~ 16V,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 ~ 18V。一般用5V。
3脚:输出端Vo
2脚:
低触发端 6脚:TH高触发端
4脚:
是直接清零端。当
端接低电平,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
、TH处于何电平,时基电路输出为“0”,该端不用时应接高电平。 5脚:VC为控制电压端。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μF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7脚:放电端。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在1脚接地,5脚未外接电压,两个比较器A1、A2基准电压分别为
的情况下,555时基电路的功能表如表6—1示。 表6—1 555定时器的功能表
清零端  | | 低触发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构成多谐振荡器
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和工作波形如图6—2所示
(a)多谐振荡器电路 (b)工作波形
图6—2 多谐振荡器电路和工作波形
接通电源后,假定
是高电平,则T截止,电容C充电。充电回路是VCC—R1—R2—
C—地,
按指数规律上升,当
上升到
时(TH、
端电平大于
),输出
翻转为低电平。
是低电平,T导通,C放电,放电回路为C—R2—T—地,
按指数规律下降,当
下降到
时(TH、
端电平小于
),
输出翻转为高电平,放电管T截止,电容再次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经分析可得
输出高电平时间 
输出低电平时间 
振荡周期 
输出方波的占空比
全部资料51hei下载地址:
-
-
NE555可调脉冲输出DXP资料.rar
76.97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积分: 黑币 -5
-
-
NE555脉冲输出可调模块设计图纸.doc
184.03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积分: 黑币 -5
-
-
NE555脉冲输出可调模块设计图纸.pdf
195.63 KB, 下载次数: 37, 下载积分: 黑币 -5
-
-
产品使用手册.doc
178.5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积分: 黑币 -5
-
-
相关资料.rar
312.25 KB, 下载次数: 38, 下载积分: 黑币 -5
-
-
原理图.doc
14 KB, 下载次数: 32, 下载积分: 黑币 -5
作者: destroy314 时间: 2019-10-24 18:47
您好,原理图中的C1是极性电容,为什么实物图片中使用的是无极性的瓷片电容呢?此外,C1与C2的电容量是一样的,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元件?十分感谢您的解答。
作者: harry3 时间: 2019-10-24 23:38
为什么实物图片中使用的是无极性的瓷片电容呢?同问
作者: 我又逗了啊 时间: 2019-11-22 22:15
很不错的资料,很好
作者: 老愚童63 时间: 2019-11-27 13:52
这个电路没有二极管隔离是不可能得到占空比50%的方波输出的
作者: 领航电子 时间: 2020-1-14 11:09
原理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555芯片,2脚那里有一个电容充放电的输入,极性电容和无极电容都可以实现。作者可能手头没有极性电容,希望对您有用
作者: gujx 时间: 2020-10-12 14:02
N555做个手机连点器 谁有图啊?求大侠帮助
作者: mazd 时间: 2024-11-2 23:22
真的非常不错
欢迎光临 (http://www.51hei.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