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high speed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resulting ina large number of pollution gases, which have caused great impact on humanhealth problems. The air contains a lot of PM2.5. There will be a lot of toxicgases when decorating, such as toluene, methane, CO2 and so on. The maincontradiction of our society has changed, and people's demand for air qualityis higher and higher. In order to better detect the air quality in real timeand feedback the air quality information to people, people can take effective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Because the air quality testing instrumentin the market is more expensive and some functions are not very perfect, thispaper studies the remote air quality detection device with the air qualityinspec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remote air quality detectiondevice studied and designed in this paper uses STM32F103 microprocessor as theembedded hard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detec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in the air, PM2.5, methane, CO2 and other gases, and transmit the real-timedata to people. Through ZieBee technology, we transmit data to mobile devicessuch as mobile phones. When the air quality reaches the warning line, the alarmsystem is triggered. The system has high reliability, low cost andconvenient and quick detection.
点击下面一行黑体字可以输入节号及相应的标题:
节的标题为第二级标题,中文字体为黑体,西文为Times New Roman, 四号字,两端对齐,悬挂缩进0.97厘米。行距为1.5倍。段前和段后的间距均为0.5行。
小节的标题为第二级标题,小节以后的标题分别是第三级、第四级等,中文字体为黑体,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字号为小四号字,两端对齐,悬挂缩进0.94厘米,行距为1.5倍。段前和段后的间距均为0.5行。
正文用小四号,中文采用宋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 行间距为1.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小四号汉字,或0.84厘米,所使用的括号为半角西文括号。
在进行论文撰写过程中,可根据论文的篇幅,复制以上内容作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做适当增减。
(二) 关于文章的注释
注释一律采用页末注(脚注),而不是随文注和篇末注。可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编排规范》中的注释格式要求。注释内容当页完成,中文用小五号宋体,英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注释序号用①②③与注释文字之间空一格。在同一页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注释在正文中的先后顺序编号,并标注在正文右上角,如×××①。每一页独立编号。
(三)、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数字标题书写顺序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数字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1) ①;第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级及以下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四)、论文中的公式
a.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可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
b. 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编序号,也可按章独立序号,如 (49) 或 (4.11),采用哪一种序号应和图序、表序编法一致。不应出现某章里的公式编序号,有的则不编序号。子公式可不编序号,需要引用时可加编a、b、c……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编新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
c. 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写成“由式(16.20)”。
(五)、论文中的表格
a. 表格必须与论文叙述有直接联系,不得出现与论文叙述脱节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在技术上不得与正文矛盾。
b. 每个表格都应有表题和序号。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序号写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
c. 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一种方式和插图、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正文中引用时,“表”字在前,序号在后,如写“表2”。
d. 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多项大表可以分割成块,多页书写,接口处必须注明“接下页”、“接上页”、“接第×页”字样。
e. 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应位于正文首次出现处的段落下方,不应置前和过分置后。
三线表要求中间的表格内容不加边框。
例:
表3.1直接和间接方式的比较
间接方式
直接方式
网络效率
低
高
呼叫建立
迟延
无
无
呼叫处理
迟延
轻
轻
网络复杂性
简单
复杂
(六)、论文中的图和结构式等
a. 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洁美观。结构式、数据图应采用矢量图(可直接以对象粘贴,或存为WMF,EMF格式的图片插入)。使用位图时要保证打印的分辨率,在Word中,位图缩放比例应小于50%(如使用Office2010, 为保证位图打印质量,请在文件-选项-高级-图像大小和质量中选择“不压缩文件中的图像”),图片纵横比例不得改变。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无关或与正文脱节;正文中要求对插图进行解释说明。
b. 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同行相同类型的图大小应尽量保持一致。
c. 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全文的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45或图6.8;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
d. 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例:
图2.2 纹理块的边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根据各学科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书写,并按在论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排列。每篇文献最多列出3位作者,超出3位时,中文写“等”,英文写“et al”(斜体)。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欧美人的名字可以用缩写字母,且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集中主要的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作者.问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音).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题.见(In):编者,编(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家.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术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文献资料格式为:
图书: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次。
期刊:作者,篇名,期刊名称,期号。
报纸:作者,篇名,报纸名称,日期,版次
文献中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用五号宋体,外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举例如下: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顶格)
[1] 庞青山.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色.高等理科教育,2005,63 (5):1~3.
Koh Y W, Lai C S, Loh K, et al.Growth of bismuthsulfide mamowire using bismuth trisxanthate single sourceprecursors.Chem Master, 2003, 15(24): 4544~4554.
[2] 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3] Dupont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 White H J, Smith R, des. Proceedings of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Hematology. 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 44~46.
[4] 胡 刚.蛋白质深度分析以及基因的进化模型:[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5.
[5] 姚光起.一种氧气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ZL891056088,1980-07-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注出版社,199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