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段:数据段(data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代码段:代码段(code segment/text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 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在代码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堆(heap):堆是用于存放进程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并不固定,可动态扩张或缩减。当进程调用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当利用free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
栈(stack):栈又称堆栈,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函数括弧“{}”中定义的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static意味着在数据段中存放变量)。除此以外,在函数被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发起调用的进程栈中,并且待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被存放回栈中。由于栈的先进先出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堆栈看成一个寄存、交换临时数据的内存区。
【例一】
用cl编译两个小程序如下:
程序1:
int
void
{
}
程序2:
int
void
{
}
发现程序2编译之后所得的.exe文件比程序1的要大得多。当下甚为不解,于是手工编译了一下,并使用了/FAs编译选项来查看了一下其各自的.asm,发现在程序1.asm中ar的定义如下:
_BSS
_BSS
而在程序2.asm中,ar被定义为:
_DATA
_DATA
区别很明显,一个位于.bss段,而另一个位于.data段,两者的区别在于:全局的未初始化变量存在于.bss段中,具体体现为一个占位符;全局的已初始化变量存于.data段中;而函数内的自动变量都在栈上分配空间。.bss是不占用.exe文件空间的,其内容由操作系统初始化(清零);而.data却需要占用,其内容由程序初始化,因此造成了上述情况。
【例二】
编译如下程序(test.cpp):
#include
#define LEN 1002000
int inbss[LEN];
float fA;
int indata[LEN]={1,2,3,4,5,6,7,8,9};
double dbB = 100.0;
const int cst = 100;
int main(void)
{
}
命令:cl /FA
产生的汇编代码(test.asm):
include listing.inc
if @Version gt 510
.model FLAT
else
_TEXT
_TEXT
_DATA
_DATA
CONST
CONST
_BSS
_BSS
_TLS
_TLS
FLAT
endif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_BSS
?inbss@@3PAHA DD 0f4a10H DUP
(?)
?fA@@3MA DD
_BSS
_DATA
?indata@@3PAHA DD 01H
?dbB@@3NA DQ
_DATA
PUBLIC
EXT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