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画板十年工程师总结PCB设计的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51黑fan
时间:
2016-1-30 03:58
标题:
一个画板十年工程师总结PCB设计的经验
本帖最后由 51黑fan 于 2016-1-30 04:00 编辑
一般
PCB
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
->PCB
结构设计
->PCB
布局
->
布线
->
布线优化和丝印
->
网络和
DRC
检查和结构检查
->
制版。
:
:
第一
:前期准备。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在进行
PCB
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
SCH
的元件库和
PCB
的元件库。元件库可以用
peotel
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原则上
先做
PCB
的元件库,再做
SCH
的元件库
。
PCB
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
SCH
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
PCB
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
PS
: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
PCB
设计了。
:
:
第二
:
PCB
结构设计。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
PCB
设计环境下绘制
PCB
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
/
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
第三
:
PCB
布局。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
Design-> Create Netlist
),之后在
PCB
图上导入网络表(
Design->Load Nets
)。就看见器件哗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脚之间还有飞线提示连接。然后就可以对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则进行:
:
①. 按电气性能合理分区,一般分为:
数字电路区
(
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
)
、模拟电路区
(
怕干扰
)
、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
②. 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
:
③. 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
:
④.
I/O
驱动器件尽量靠近印刷板的边、靠近引出接插件;
:
⑤.
时钟产生器(如:晶振或钟振)要尽量靠近用到该时钟的器件;
:
⑥.
在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脚和地之间,需加一个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高频性能好的独石电容);电路板空间较密时,也可在几个集成电路周围加一个钽电容。
:
⑦.
继电器线圈处要加放电二极管(
1N4148
即可);
:
⑧. 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
——
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
“
错落有致
”
。
:
这个步骤关系到板子整体形象和下一步布线的难易程度,所以一点要花大力气去考虑。布局时,对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线,充分考虑。
:
:
第四
:布线。布线是整个
PCB
设计中最重要的工序。这将直接影响着
PCB
板的性能好坏。在
PCB
的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有这么三种境界的划分:首先是布通,这时
PCB
设计时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线路都没布通,搞得到处是飞线,那将是一块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说还没入门。其次是电器性能的满足。这是衡量一块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的标准。这是在布通之后,认真调整布线,使其能达到最佳的电器性能。接着是美观。假如你的布线布通了,也没有什么影响电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过去杂乱无章的,加上五彩缤纷、花花绿绿的,那就算你的电器性能怎么好,在别人眼里还是垃圾一块。这样给测试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布线要整齐划一,不能纵横交错毫无章法。这些都要在保证电器性能和满足其他个别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布线时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
①.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布线,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
地线>电源线>信号线
,通常信号线宽为:
0.2
~
0.3mm
,最细宽度可达
0.05
~
0.07mm
,电源线一般为
1.2
~
2.5mm
。对数字电路的
PCB
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则不能这样使用)
:
②. 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
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
③.
振荡器外壳接地
,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
:
④. 尽可能采用
45o
的折线布线,不可使用
90o
折线,以减小高频信号的辐射;(要求高的线还要用双弧线)
:
⑤. 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
:
⑥. 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PS:
包地
】
:
⑦. 通过扁平电缆传送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要用
“
地线
-
信号
-
地线
”
的方式引出。
:
⑧. 关键信号应预留
测试点
,以方便生产和维修检测用
:
⑨.原理图布线完成后,应对布线进行优化;同时,经初步网络检查和
DRC
检查无误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地线填充,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
,
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
:
——PCB
布线工艺要求
:
①. 线
:
一般情况下,信号线宽为
0.3mm(12mil)
,电源线宽为
0.77mm(30mil)
或
1.27mm(50mil)
;线与线之间和线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
0.33mm(13mil)
,实际应用中,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加大距离;
:
布线密度较高时,可考虑(但不建议)采用
IC
脚间走两根线,线的宽度为
0.254mm(10mil)
,线间距不小于
0.254mm(10mil)
。特殊情况下,当器件管脚较密,宽度较窄时,可按适当减小线宽和线间距。
:
:
②. 焊盘(
PAD
)
:
焊盘(
PAD
)与过渡孔(
VIA
)的基本要求是:盘的直径比孔的直径要大于
0.6mm
;例如,通用插脚式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等,采用盘
/
孔尺寸
1.6mm/0.8mm
(
63mil/32mil
),插座、插针和二极管
1N4007
等,采用
1.8mm/1.0mm
(
71mil/39mil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元件的尺寸来定,有条件时,可适当加大焊盘尺寸;
: PCB
板上设计的元件安装孔径应比元件管脚的实际尺寸大
0.2
~
0.4mm
左右。
:
:
③. 过孔(
VIA
)
:
一般为
1.27mm/0.7mm(50mil/28mil)
;
:
当布线密度较高时,过孔尺寸可适当减小,但不宜过小,可考虑采用
1.0mm/0.6mm(40mil/24mil)
。
:
:
④. 焊盘、线、过孔的间距要求
: PAD and VIA
:
≥ 0.3mm
(
12mil
)
: PAD and PAD
:
≥ 0.3mm
(
12mil
)
: PAD and TRACK
:
≥ 0.3mm
(
12mil
)
: TRACK and TRACK
:
≥ 0.3mm
(
12mil
)
:
密度较高时:
: PAD and VIA
:
≥ 0.254mm
(
10mil
)
: PAD and PAD
:
≥ 0.254mm
(
10mil
)
: PAD and TRACK
:
≥
0.254mm
(
10mil
)
: TRACK and TRACK
:
≥
0.254mm
(
10mil
)
:
:
第五
:布线优化和丝印。
“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
!不管你怎么挖空心思的去设计,等你画完之后,再去看一看,还是会觉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设计的经验是:
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
。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之后,就可以铺铜了(
Place->polygon Plane
)。铺铜一般铺地线(注意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离),多层板时还可能需要铺电源。时对于丝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挡住或被过孔和焊盘去掉。同时,设计时正视元件面,底层的字应做镜像处理,以免混淆层面。
:
:
第六
:网络和
DRC
检查和结构检查。首先,在确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无误的前提下,将所生成的
PCB
网络文件与原理图网络文件进行物理连接关系的网络检查(
NETCHECK
),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布线连接关系的正确性;
:
网络检查正确通过后,对
PCB
设计进行
DRC
检查,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
PCB
布线的电气性能。最后需进一步对
PCB
的机械安装结构进行检查和确认。
:
:
第七
:制版。在此之前,最好还要有一个审核的过程。
: PCB
设计是一个考心思的工作,谁的心思密,经验高,设计出来的板子就好。所以设计时要极其细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数(比如说便于维修和检查这一项很多人就不去考虑),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设计出一个好板子
作者:
Jteam
时间:
2016-2-16 09:54
学习中。。。。。
作者:
fanndaji
时间:
2016-3-5 14:02
学习了
作者:
xiexh
时间:
2016-3-14 08:24
看了非常受益,我自己的经验是前期布局至少占用一般时间
作者:
zgj920626
时间:
2016-8-31 12:31
不错,正往这个方向发展,谢谢
作者:
sz15207554653
时间:
2016-9-1 13:45
学习了,
作者:
sz15207554653
时间:
2016-9-1 16:31
学习了,大神好人热于分享
作者:
liuzhaoxin1020
时间:
2016-12-16 16:24
不错,有所获
作者:
zhourulin123
时间:
2016-12-20 21:50
学习中,好东西 。。。。。。。。。。。。
作者:
白马出凉州
时间:
2016-12-23 10:29
学习了,感谢分享
作者:
白马出凉州
时间:
2016-12-23 10:30
学习中,感谢分享
作者:
liuzhaoxin1020
时间:
2017-2-13 11:27
不错的文件,值得收藏
作者:
Heikeji-keke
时间:
2017-2-13 22:17
受益匪浅
作者:
Evdfure
时间:
2017-4-4 21:02
刚开始学,这样就让我方向入手了
作者:
caisuping
时间:
2018-3-30 21:07
初学者一枚,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你的所有思路,但收获挺多,谢谢分享!
作者:
2448293871
时间:
2018-11-5 16:28
感谢分享
作者:
做你的魔鬼
时间:
2018-11-5 21:57
感谢前辈的经验
作者:
kinda11111
时间:
2021-7-10 16:29
很详细,对我帮助很大
作者:
萍乡吴彦祖
时间:
2021-8-18 15:39
好东西,学到了学到了
作者:
xuan5118
时间:
2021-8-23 09:34
很不错,补充一下,包地的线通常是ADC\CLK\PWM是必须做包地处理,如何不能包地至少要留出2倍线宽的距离称为2W原则
作者:
zjhxq
时间:
2021-8-25 19:05
好东西,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谢谢
作者:
shaui
时间:
2021-10-13 15:04
感谢分享,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制版时(大一),基本操作都会点,就开始自己打板,拿到板子的那一刻还是很开心的,到焊接部分,由于设计时的疏忽居然把USB的口朝里了,当时直接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作者:
jzp!!!
时间:
2021-11-5 22:19
刚开始接触AD,希望能有进步。
作者:
倾听者—重南
时间:
2021-11-21 22:15
很实用,赞一个!
作者:
gsr64
时间:
2021-11-22 08:07
我觉得很好,复制下来好好看一下。
作者:
onwayf06
时间:
2021-12-2 09:06
很好的经验总结
作者:
LiYIB
时间:
2023-1-11 10:50
学习到了,感谢大佬
作者:
wangxinyue
时间:
2023-4-17 21:10
实践才能学的好,这个少不了。
作者:
sdgfyy
时间:
2023-4-18 06:51
非常感谢在,正在学习中,非常有用
作者:
jlian168
时间:
2024-1-10 13:47
谢谢分享
作者:
zym0228
时间:
2024-3-21 14:14
我觉得很好,学习
作者:
hhliang
时间:
2024-3-22 17:08
非常好的帖子
作者:
sunotea
时间:
2024-5-10 19:50
我也画板子十年了,感觉没啥长进,还是双面板,唯一感觉厉害的就是原来老板说我没那个天赋,后来换了个工作顶着上了,结果走线还走通了,基本完全自学。
作者:
zzzzzzoo
时间:
2024-10-31 13:49
之前看凡亿教育的教学是先布信号线最后布电源线,最后发现电源走线很重要,很多路径都被事先布好的信号线挡住了。所以是先布电源线好呢,还是先布信号线好呢,求大佬们解答
欢迎光临 (http://www.51he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