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20060101 发表于 2022-5-25 17:50 这个解释得很清楚,非常感谢! |
dz20060101 发表于 2022-5-25 17:50 非常到位的解答 |
都能用。但右边的可靠一些,适用面广一些,左边的那个驱动电压必须高于BE结压降+LED正向压降,相对适用面要小一些,不过单片机的I/O口输出电压通常都够用了。除非低压供电的单片机。 |
左边的三极管进入放大状态所需电压较高(大概0.6V+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且和发光二极管颜色工艺有关,右边的进入放大状态则很稳定0.6v左右,而且和发光二极管颜色工艺,关系不大了 |
pIYBAFt_0E2AI1taAACYst3oMz4385.jpg (38.17 KB, 下载次数: 51)
小枫啊 发表于 2022-5-25 18:56 蓝、绿、白的是标驱电压是3v左右,加上一个vbe约0.7V左右,你IO的电压至少得3.7V以上,这个NPN才能进入饱和区。如果你IO输出才3.3V(MCU供电3.3V),不好意思,你这个灯亮不了,或只能微亮。 所以左边的电路不是不能用,是不好用!正常做法是用右边的电路。IO要是输出3.3V,就可靠地进入饱和区。 |
都能使用,推荐s9013,即左边这个图 |
左图接法的话,三极管基级电压等于Vbe+LED导通电压,无形中太高了电压,对于IO驱动能力弱的单片机,可能无法正常点亮,右图是正常接法,这个是最基本的东西。 |
假设LED为红色,正向压降为2V,三极管VBE=0.7V,单片机IO口电压为3.3伏。 左图:三极管导通时基极电压为2.7伏,基极电流IB1=(3.3-2.7)/1=0.6毫安。 右图:三极管导通时基极电压为2.7伏,基极电流IB2=(3.3-0.7)/1=2.6毫安。 可见右图对三极管的驱动能力更强。 |
左边的电路,如果IO口驱动电压足够高(>LED压降+0.7V+1K电阻压降)也可以正常使用。 |
liuzx66 发表于 2022-5-25 17:25 这个说得好像有道理,不过我一时看不懂,我再去查查资料,非常感谢! |
ZHAOBAO511 发表于 2022-5-25 17:01 不好意思,能详细说一下吗? 三极管带载是什么意思?IO为低时,CE不导通,是说会有电压加在CE两端,缩短三极管寿命,还是增加电路功耗呢? 电源不稳定会闪是怎么来的呢,电源波动,三极管会出现瞬间导通的状态吗? |
总结各位老师的解答,右边的可以用。左边的不好用。 |
sttt300 发表于 2022-5-25 17:26 左边图要想驱动24V,需要io能输出24V才行,但绝大多数单片机只能工作在5V以下。 |
datouyuan 发表于 2022-5-25 17:13 换成24V继电器线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IO直接驱动可以。 |
这要从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来分析:放大,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饱和:发射结和集电结正偏,Ic不受ib大小控制。 从原理可以看出右边的电路,三极管更容易进入饱和,而左边的电路则会处于放大区或者临界饱和区,三极管功耗变大,容易损坏,LED亮度不稳甚至不亮 |
jhczy 发表于 2022-5-25 17:03 额……这个图上的都是NPN管,应该没画错吧 |
假如把灯换成24V的继电器线圈, 右边把5V换成大于24V的,调整下R3,就能使用。 左边的图不行。 另外,你这个led驱动电流才几毫安,正确的做法是io直接驱动(限流电阻还是要的),不要三极管。 |
将PNP和NPN管子在图上标清楚了,才能判断正误 |
能使用,左边不稳定。1是等于三极管带载,增大了三极管的负担。2,电源不稳定时有可能会闪。正常的话也可以凑和用,最好还是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