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300 发表于 2023-9-5 13:28 是的 没错 书上所说的Ic只随着I的增大而增大,说的是理想三极管。 实际上,以NPN来举例,在放大状态,Uce继续增大时,本来应该被吸收到基极的电子被集电极抢了,所以会出现即使Ib不增大,Ic也会增大的情况。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输出特性曲线图并不是平行于横轴的,而是略微上扬的。 |
Hephaestus 发表于 2023-9-3 11:53 我搞明白了 并不是仿真软件的问题,是因为输出特性曲线的放大区间本来就不是平行于横轴的,而是略微上扬的,所以在集电极电压比基级电压高很多的情况,就是这样子了。 |
我没有找到楼主所用的三极管规格书 就去翻了一个ONSEMI的MMBT4401L的看了一下 上面有输出特性曲线图,看看这个解释合不合理如图,以Ic=10mA为例: 理想状态,在放大区,Ib=0.04mA时,Ic=10mA是和Vce无关的,应该是一条竖线 但实测,随着Vce的增大,Ib只需要不到0.04mA,即可得到Ic=10mA 也就是,Ib=0.04mA时,随着Vce的增大,Ic也会随着增大 ![]() |
3038838599 发表于 2023-9-3 08:55 除了在线性-饱和临界点以外,还有一种可能性,仿真软件能够仿真万用表内阻,Q1c和R2之间的那个电压表,如果是常见数字表,可以等效于10M电阻。如果是指针表就更可怕了,所以卖指针表的都是老废物。 |
Hephaestus 发表于 2023-9-2 22:59 这是放大状态来的 你看基极电流0.02mA,集电极的5.16mA了 |
下图里面Uce才0.84已经快进入饱和了,hFE才从286下降到232,完全是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