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03|回复: 9
收起左侧

这个太阳能充电电路能用吗?

  [复制链接]
ID:255919 发表于 2018-3-2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雨 于 2018-3-22 09:06 编辑

各位老师:有试过这款电路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87575 发表于 2018-3-2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只是充电时不是智能型,普通充电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20 收起 理由
admin + 20 回帖助人的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96682 发表于 2018-3-2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试好后的电路应该能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155507 发表于 2018-3-2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易太阳能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电路图

      铅酸蓄电池已普遍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人们知道,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与是否过充电或过放电有很大关系,只要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工作过程中保持蓄电池不过充电,也不过放电,就能延长使用寿命,让其正常工作5年以上。本文介绍的简易太阳能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可有效地防止蓄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

  一、电路结构电路如附图所示。双电压比较器LM393两个反相输入端②脚和⑥脚连接在一起,并由稳压管ZD1提供6.2V的基准电压做比较电压,两个输出端①脚和⑦脚分别接反馈电阻,将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同相输入端③脚和⑤脚,这样就把双电压比较器变成了双迟滞电压比较器,可使电路在比较电压的临界点附近不会产生振荡。R1、RP1、C1、A1、Q1、Q2和J1组成过充电压检测比较控制电路;R3、RP2、C2、A2、Q3、Q4和J2组成过放电压检测比较控制电路。电位器RP1和RP2起调节设定过充、过放电压的作用。可调三端稳压器LM371提供给LM393稳定的8V工作电压。被充电电池为12V65Ah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太阳电池用一块40W硅太阳电池组件,在标准光照下输出17V、2.3A左右的直流工作电压和电流;D1是防反充二极管,防止硅太阳电池在太阳光较弱时成为耗电器。

  二、工作原理当太阳光照射的时候,硅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流经过J1-1常闭触点和R1,使LED1发光,等待对蓄电池进行充电;K闭合,三端稳压器输出8V电压,电路开始工作,过充电压检测比较控制电路和过放电压检测比较控制电路同时对蓄电池端电压进行检测比较。当蓄电池端电压小于预先设定的过充电压值时,A1的⑥脚电位高于⑤脚电位,⑦脚输出低电位使Q1截止,Q2导通,LED2发光指示充电,J1动作,其接点J1-1转换位置,硅太阳电池组件通过D1对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逐渐被充满,当其端电压大于预先设定的过充电压值时,A1的⑥脚电位低于⑤脚电位,⑦脚输出高电位使Q1导通,Q2截止,LED2熄灭,J1释放,J1-1断开充电回路,LED1发光,指示停止充电。

  当蓄电池端电压大于预先设定的过放电压值时,A2的③脚电位高于②脚电位,①脚输出高电位使Q3导通,Q4截止,LED3熄灭,J2释放。其常闭触点J2-1闭合,LED4发光,指示负载工作正常;蓄电池对负载放电时端电压会逐渐降低,当端电压降低到小于预先设定的过放电压值时,A2的③脚电位低于②脚电位,①脚输出低电位使Q3截止,Q4导通,LED3发光指示过放电,J2动作,其接点J2-1断开,正常指示灯LED4熄灭。另一常闭接点J2-2(图中未绘出)也断开,切断负载回路,避免蓄电池继续放电。闭合K,蓄电池又充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4610 发表于 2018-3-2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1258 发表于 2018-3-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你可以仿真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1224 发表于 2018-3-2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5823 发表于 2018-3-2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5841 发表于 2018-3-2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考虑到温度对电路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D:295848 发表于 2018-3-2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用,不过现在有很多针对太阳能充电的控制芯片,通过芯片控制效果应该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51黑电子论坛 |51黑电子论坛6群 QQ 管理员QQ:125739409;技术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单片机教程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