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掌握Keil(C51语言)和SUN ES59PA实验仪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输入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二、实验内容:
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程序文件或汇编源程序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在本实验的硬件环境下,编程:实现同时在P1.0和P1.1上各输出一个频率同为1Hz但电平状态相反的方波。
仿真原理图如下(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可到本帖附件中下载)
一、实验内容:
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程序文件或汇编源程序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在本实验的硬件环境下,编程:实现同时在P1.0和P1.1上各输出一个频率同为1Hz但电平状态相反的方波。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A、实现内容1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1. 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个工程目录sy101、运行Keil并新建一个工程项目:
①执行Project→New Project...命令。
②保证工程文件保存的文件夹为“E:\sy101”,输入工程名sy101。
③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工程文件。
弹出下一对话框。
①选CPU厂家(Atmel)→②选CPU型号(AT89C51), ③选好后确定
接着设置晶振频率及生成HEX 文件等选项。
①Project→②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 →③在Target选项页中→④更改CPU 晶振频率为12MHz→⑤在Output选项页中→⑥选择生成HEX 文件,其它采用缺省设置→⑦选好后点击确定。
2.建立C源程序文件
①执行File→New命令,弹出源文件编辑窗口。
输入以下C源程序:
#include "reg51.h"
main()
{
unsigned char i,j,k;
while(1)
{
P1^=0x01;
for(i=10;i>0;i--)
for(j=100;j>0;j--)
for(k=250;k>0;k--);
}
}
源程序编写完后,执行File→Save As...命令,将文件以“sy101.c”为文件名保存在“E:\sy101 ”文件夹下,获得C语言源程序文件。
3.将源程序文件加入工程,并用项目管理器生成(构建得到)各种应用文件
①在工程窗口,点击Target 1 前之+ 号→出现②Source Group1→③点击Source Group1并按鼠标右键会生弹出下拉菜单,选择④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 →⑤在打开的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窗口中点击add向项目中添加sy101.c 源文件→⑥点击close关闭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窗口→⑦在Source Group 1 前会出现一个+号→⑧点击+号,弹出sy101. c文件名,点击该文件名→⑨主编辑窗口中会出现该源程序文件的内容,执行Project→Build target 构建命令就会生成一系列文件,如OBJ 文件、LST 文件、HEX文件等。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如果在源文件中存在错误,则在Output 窗口中会出现错误提示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进行修改,然后存盘后重新构建。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进入软件模拟的仿真窗口,可使用单步、设断点来进行调试和除错。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保证实验仪的仿真USB口与PC机USB口连接,用8针排线连接实验仪A3区的JP51和F5区的JP65(注意引脚一一对应),给实验仪通电,设置硬件实时仿真调试选项:单击工程窗口中的Target 1,执行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l’ ...命令,在对话框的Debug页选中“Use”单选框,在其后面的下拉式文本框中选中“SUN ES59PA”,其它采用默认选项,点击确定按钮。
执行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命令进入硬件实时调试窗口,执行Debug→Go命令连续运行程序,观察LED发光管DS35的显示效果为:连接到P1.0的LED发光管DS35以1秒的周期闪烁。
另外进入硬件实时调试窗口后,还可打开各种观察窗口,进行设置断点、单步运行、运行到光标处、连续执行等调试操作。
B、实现内容2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1.运行Keil并新建一个工程项目:
①执行Project→New Project...命令。
②保证工程文件保存的文件夹为“E:\sy101”,输入工程名sy102。
③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工程文件。
弹出下一对话框。
①选CPU厂家(Atmel)→②选CPU型号(AT89C51), ③选好后确定
接着设置晶振频率及生成HEX 文件等选项。
①Project→②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 →③在Target选项页中→④更改CPU 晶振频率为12MHz→⑤在Output选项页中→⑥选择生成HEX 文件,其它采用缺省设置→⑦选好后点击确定。
2.建立C源程序文件
①执行File→New命令,弹出源文件编辑窗口。
输入以下C源程序:
#include "reg51.h"
main()
{
unsigned char i,j,k;
P1=0xfe;
while(1)
{
P1^=0x03;
for(i=10;i>0;i--)
for(j=100;j>0;j--)
for(k=250;k>0;k--);
}
}
源程序编写完后,执行File→Save As...命令,将文件以“sy102.c”为文件名保存在“E:\sy101 ”文件夹下,获得C语言源程序文件。
3.将源程序文件加入工程,并用项目管理器生成(构建得到)各种应用文件
①在工程窗口,点击Target 1 前之+ 号→出现②Source Group1→③点击Source Group1并按鼠标右键会生弹出下拉菜单,选择④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 →⑤在打开的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窗口中点击add向项目中添加sy101.c 源文件→⑥点击close关闭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 1’窗口→⑦在Source Group 1 前会出现一个+号→⑧点击+号,弹出sy102. c文件名,点击该文件名→⑨主编辑窗口中会出现该源程序文件的内容,执行Project→Build target 构建命令就会生成一系列文件,如OBJ 文件、LST 文件、HEX文件等。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如果在源文件中存在错误,则在Output 窗口中会出现错误提示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进行修改,然后存盘后重新构建。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进入软件模拟的仿真窗口,可使用单步、设断点来进行调试和除错。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保证实验仪的仿真USB口与PC机USB口连接,用8针排线连接实验仪A3区的JP51和F5区的JP65(注意引脚一一对应),给实验仪通电,设置硬件实时仿真调试选项:单击工程窗口中的Target 1,执行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l’ ...命令,在对话框的Debug页选中“Use”单选框,在其后面的下拉式文本框中选中“SUN ES59PA”,其它采用默认选项,点击确定按钮。
执行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命令进入硬件实时调试窗口,执行Debug→Go命令连续运行程序,观察LED发光管DS35的显示效果为:连接到P1.0和P1.1的LED发光管DS35以1秒的周期闪烁。
另外进入硬件实时调试窗口后,还可打开各种观察窗口,进行设置断点、单步运行、运行到光标处、连续执行等调试操作。
全部资料51hei下载地址:
实验一.zip
(57.34 KB, 下载次数: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