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反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ID:56662 发表于 2013-11-12 1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纵观古今,但凡“大化者”一定与无形相生。反,以现实为基返观;复,以反观的结论来验证曾以“反”之基。所以会有反以知先前所发生的境况,复以验知当下之定数。反可以返过去对方去知晓,复可以以对方来验证自我,这些不过是一直存在的动静虚实辩证之规律而已。若一件事情结果有不合乎现状,那么方法便是返回去逐次验证以求实,就人对于实物本身认知而言必有反而得复的情况存在,通向明智者不可不察的道理啊。口为心之门户,骑着枢机的作用,但凡有言语而出必有动势表现出来。假如在谈话或者辩论时候,对方言语为动,而自己缄默,则静。就可以顺着对方言语,静心去聆听其言辞表达。如果有与已知状况不合的情况,那么首先要反以一定言辞去求导,对方必做回应。但凡张口表达,一定会有表达之内容,这里称之为“象”,即为开口欲表达之内容;结合表述实物本身,那么就会在言谈的双方内心产生不断的比对权衡。只要有象既比,象者,其欲圆词以符合客观的事实,比者,其表达言语致辞真伪。以无形的心境去求得其声,适当时机予以适当的开导性词语去迎合其所讲其事真实状况可得其人之真正的实际之意。这就好比结网捕兽那般,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构建各种“网”,逐步张“网”以诱其内心里实际所想。如果应用的当,一定会与其内心所想一致,对方定会自愿以实相告,这个方法可以称为钓人言语之实的“网”。倘若持此法无法得出结论,那么因其势而变,用表现出来的可能性的“象”捭阖之,开诚随其心,献情与之相同,随着对方去驾驭。自我反出自我角色,与其同情志以言象,言有相比,可定基本。反复不断的复制,并不断的反过来不断的复制,任何事物都有其宗,也不会随着发展失掉其宗,这是客观的存在的事实。所以,圣人经常会以愚钝的外形去诱他人暴露自我的智慧,而其本人从来不会自生疑惑。
     先前社会上那些善于反听的人们,都达到了变“鬼神”以预测实情的层次。他们变化莫测的关键抓住了便有了驾驭事情本身的术一类的手法,可以最终符合真实状况的定夺与审定判决。那得到的结论不能为 审定判决做依据呢?那必然出现在得情不明的环节上了,真实的情况都还不清楚,定了计调又怎么能如实的审定判决!变化事情的相比去验证,一定会得到反馈,还需认真的听对方的表达。如果要求得其内心的意图,那么就要静下来聆听,就好比想要张开反而收敛,想要求高反而言下,想要取得什么却要先给予。要想对方展露事情,还须依象去比,将言谈的象无为的驾驭,其声欲同则必同,其理欲求则必势以同归。总之,采用如此方法,这样、那样,言这、言那,牧而同其情,可识得真伪,求得同异,其内心诡辩狡诈之情尽现。用此法,即便未临其事,可见微知著,如果探人心之叵测,可居其心内,度量其志意之程度。目标不会丢失,像后羿射日那般精准。
因此,归根结底为自我人格修炼的塑造,只有自知才会知人。 自知与知人统一而不能失其一,张口言语如此磁石取针,舌之取燔骨一般。如方圆之道,如果未见端倪,圆以道推知,既现形比就事以方来处之。
         反和应在本文应是分开理解为好,反表达了一种方式,而应表达了一种既定的执行。捭阖为大千世间存在的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而文章用捭阖开篇有一种提纲挈领和就此铺开内容的目的。反有时候可以通“返”,但是有时候就是反本身的含义,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运动形式,是没有静止状态的存在,所以我觉得师傅借反与人心相结合来推导一种给人以指导的人事的一种方法。对我而言,化转环属各有所势,依反而辅以应,不断的折返以验证,与此法格物致知精诚合一,无我无法。
       今日再读,我深知任在相对于未来不成熟的阶段中前行,疏漏和浅薄之间依然渐行渐现,望赐我更加广阔范围和更加深度的知行去凝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51黑电子论坛 |51黑电子论坛6群 QQ 管理员QQ:125739409;技术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单片机教程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