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烙铁diy 直接替代A1321发热芯恒温焊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直接替代A1321 发热芯恒温焊台。线性度比较差,每个点温度可以自己去校正。大部分资料都是网上找的。水平有限,给有兴趣的朋友去改进。也可以直接改自己手上的旧款模拟恒温烙铁。实际打板验证过。温度算法个人水品有限。有待改进。

2d4e5d20-5f36-4089-8fcf-72481eac67cb.png (44.59 KB, 下载次数: 0)

贴片图

贴片图

IMG_20250220_161408.jpg (2.58 MB, 下载次数: 0)

实物图

实物图

20250218-936改数显电烙铁.rar

3.77 MB, 下载次数: 0

源码

20250218-不带运放版本.pdf

234.88 KB, 下载次数: 0

原理图

A1321发热芯传感器曲线表.pdf

57.43 KB, 下载次数: 0

发热芯曲线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共享资料的黑币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淘帖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ID:401564 发表于 2025-2-20 23:24 | 只看该作者
大概看了一下,给几点建议1,单片机换成STC8H8K64U系列,ADC有12位,内部参考电压是相对固定的,片上资源要多一点,程序写起来也方便STC15W系列我用过一次就不想再用了
2,温度控制一般都是用PID控制,不知道是我没认真看还是你没有用到PID
3,这种电路形式,没有必要用光耦,意义不大,还不如用MOS管
4,5V供电直接用7805,加个散热器就好了,ADC稳定性要比用DC-DC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ID:754470 发表于 2025-2-21 08:52 | 只看该作者
Y_G_G 发表于 2025-2-20 23:24
大概看了一下,给几点建议1,单片机换成STC8H8K64U系列,ADC有12位,内部参考电压是相对固定的,片上资源要多一 ...

非常感谢前辈的提点。
1 用15W单片是刚好手上有类似的AD检测案例,性能是差些。
2 温度PID 算法的确优化的方式,以前没有用过。后续研究优化,现在只是用了AD检测加上简单软件滤波。
3  光耦个人感觉还是可以使用的。双向晶闸管配光耦控制交流电流还是比较稳定可靠的选择。用MOS管控制发热
    芯开关,个人认为类似固态继电器的接法。应该可以实现。
4  5v供电用7805,有考虑过这个方案。主要电路压差太大,实际输入大于30V,7805规格书的输入电压极限值
    35V.余量有点小。或许实际用7805也完全没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ID:754470 发表于 2025-2-21 09: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指点
1  因为手上有STC15W的类似案例。所以直接使用了。性能勉强够用。
2  温度PID算法的确优化专业,继续学习改进。现在只是做了AD检测和简单软件滤波处理。
3  光耦配合晶闸管是比较稳定可靠的做法,用双向MOS直接控制交流电流应该可以实现的。
4  5V供电用7805之前的确有考虑过,电源实际直流电压大于30V,7805规格书输入极限电压35V,余量比较小,
    没有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ID:401564 发表于 2025-2-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1132275466 发表于 2025-2-21 08:52
非常感谢前辈的提点。
1 用15W单片是刚好手上有类似的AD检测案例,性能是差些。
2 温度PID 算法的确优 ...

DC-DC后面也是可以加上7805的,可以先降压到7-8V,然后再经过7805给单片机供电,当然,这是优化作用,并不是绝对需要的
MOS管是用整流后的直流电控制的,可控硅控制是要加一个过零检测的,如果没有过零检测,可控硅控制精度不太好
正确的是加一个过零检测,然后再通过导通角来控制可控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51黑电子论坛 |51黑电子论坛6群 QQ 管理员QQ:125739409;技术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单片机教程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