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2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对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的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电路电路,有了电,电器才能走路。
电源,有换能器与贮能器两种,经典理论中的电源,是换能器,
然后才是电压源跟电流源的区别,电压源、电流源,是物种,恒压源、恒流源,则是能力,
负载压降在电源上的表现,就是端电压,恒压源恒的就是端电压,恒流源恒的,是负载里头的电流,
电压源的电流及电流源的电动势,是随负载而变的参数,这参数不单可大可小,还可以改变方向,对贮能型电源而言,改变方向的操作,效果就是充电,
稳压啊恒流啊甚么的,应该称之为〖电力调控器〗才对,电力调控器,论其功能,是修饰器与适配器,论身份定位,其实就是把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一根导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淘帖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8 02:34 | 只看该作者

电源,有个参数名为〖内阻〗,
在电压源中,内阻就是电枢 (产电或贮电部件) 里头的实体电阻,没任何悬念,
但在电流源中的「内阻」又是甚么回事呢,实际上,电流源的电流输出是不会受到电枢的实体电阻所影响的,想改变负载电流,除非分流,
负载跟固定电阻並联,挂载于恒流源,效果会是如何,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正正就是这情况,但是,电源不允许漏电,也不可能在里头预装甚么分流支路,所以,这个「並联电阻」只是等效而非实体,估计是换能机制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8 09:18 | 只看该作者

人间,是电压源的天下,但恒压源却还没出世,
电流源嘛,就只有 过载状态的串激发电机 那么一种,恒流就甭提了,也许不为自然规律所允许,
稳压、恒流,目标是谁,自然是负载,想要做到,甚么方案最简单?!
並联稳压、串联恒流,一个元件就可搞定而且无需反馈,缺点是,输出无法调控,带负载能力太弱,
而且,电源波动和负载变化是由此元件完全承受的,使得此元件处于剧烈扰动状态,对负载的驾驭能力严重劣化,
在反馈式电力调控器中,稳压管 (或恒流元件) 不再是调控者而是成了基准,只动口甭动手,负载状况是透过反馈环跟基准绑定的,由于基准没受任何外因的侵扰,负载状况自然会比无反馈者安稳多了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8 09:57 | 只看该作者

电源抑制比 (PSRR) 和共模抑制比 (CMRR),是电子电路的两大硬指标。
以串联稳压器为例,无反馈的,总是以共集拓扑带负载,因为,只有把负载接于射极,才能既从三极管获取强大的电流且可跟稳压管並联,
共集拓扑,对电源而言就是个恒流通道,稳压管的限流电阻兼当了三极管的偏置者 (Rʙ),Rʙ大,Uce也跟着大,电源抑制比就愈高但管耗也愈严重,电源电压的利用率也愈低,
负反馈的引入,正可解决这问题,如今,负反馈也用于大多数的功放中,跟稳压器一样,功放的负载也同样会受电源波动及负载变化的影响,功放的电源抑制比与负载调整率,同样可藉负反馈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ID:420836 发表于 2024-12-18 10:05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观点非常有趣。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10 收起 理由
LhUpBJT + 10 谢谢阁下的阅读与支持肯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8 10:18 | 只看该作者

CMRR,是差动放大器的关键参数,
CMRR的本质,乃因差分电路架构未臻完全对称而出现〖共→差〗转化,引致差模(输出)失真,
但是,共模抑制其实並不仅止于此,即使电路完全对称,〖共→差〗泄漏得以杜绝,但共模成份对电路仍然可有另外的影响,四象限乘法器大家懂吧,这个乘法,效果正正就是共模的调幅效应,你看看,被调了幅的正弦波不是畸变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9 01:25 | 只看该作者


以视线充当磁力线,弗莱明左右手法则合一,
当您看着此图时,錶针的动生电势是外正内负,
反之,以直流电源外正内负的连接錶针,錶针会顺钟向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9 02:02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法拉第弔诡〗,其实不高深,
仍是以视线充当磁力线,环路○△□☆以↶↷方向转动,会不会有环流?!
这样的动作,是平移与角位移的叠加,处处都有动生电势,但总合电势是零,那就无法在环路中驱动起任何电流来,
法拉第电机作发电之用时,叫做〖单极发电机〗,当被拖动的是磁场时,发不出电来,就是这个原因,导体旋转,就相当于环路○△□☆只有部份运动,总合动生电势不是零,那就有电流了,环路的静止部份就是负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19 11:44 | 只看该作者


发电机绕组,实际上是个闭合成环的整体,没有ABC之分,所谓的「相」,是这个整体的抽头而矣,
同样是正弦波,发电机跟震荡器是不一样的,震荡器产生的正弦波是往复运动,发电机的输出实际上是〖灯塔效应〗,
下图中的那个长度固定的黑箭头,就是发电机的动生电势,是按照正弦规律分布的纯直流,在定子上形成行波,正弦交流电 就是行波跟线组的相对运动所形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0 01:47 | 只看该作者

电源,是电的诞生地,所以,贮电器虽然经常作为电源使用,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源,
跟贮电器相比,起电机反而更接近于电源,它的功能架构跟直流发电机一样,有电刷和转子,电枢都是在转子上,而两者的输出都需要借助于运动,
电力的初始形态,是电势,发电机的磁场是恒定磁场,发电机形成的电动势只能是动生电势,作为换能器,发电机所换的能,是动能,
从前,便携式电器的电池是外接的,可以拆换,起电机的原理,其实就相当于更换电池,起电器的电,是以静电感应产生的,不需运动,
但是,负载跟「电池」是不相通的,同样是运动,起电机的运动是令起电盘成为运输带,令一众「电池」得以轮流 透过电刷跟负载碰触,而不是用来直接驱动电荷流动的能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0 03:12 | 只看该作者


负载想要获取电力、营造功率,是需要电流的,
想要形成电流,就得有闭合的环路,但是,位移电流的闭合环路却却不需依赖导体,
打雷时,云与云之间或云对地的放电,其电路只是直线,看似不闭合,但其实跟 电容经电感放电 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0 09:45 | 只看该作者


假设,起电盘能做到零质量,轴承也做到零摩擦,则把起电盘转动是甭费劲的,起电机的输出,虽还得靠运动但不是以动能换来的,
起电机,能成为电源连续输出,实乃拜莱顿瓶所赐,只要莱顿瓶不空,静电感应就源源不绝,而只要静电不绝,莱顿瓶就不会空,这跟自励磁发电机可谓异曲同工,而且有没有发觉,起电盘上的静电居然是交变的咧,
静电感应是不需运动的,而荷电金属片上的「种籽」电荷並没减少,那么,新增静电难道不需能量,不对啊,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性,起电机的输出,原理相当于更换电池,感应时,两边的荷电片凑得最近,起电后就会错开,
静电,是有电场力的,所以,把荷电载体拉开是需要力量的,这力量,就是克服静电引力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就意味着,电荷的搬移其实也是需要动能的,好了,关于电源的论述到此为止,接下来探讨的,就是涉及电子技术的负载部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0 11:03 | 只看该作者

电子技术跟电气工程的差别,是 有源器件 的加入,
整流子,被界定为电子元件,但是,整流子与变压器之用,却是跨领域的,
功因补偿本属电气工程之务,但随着电子技术扩展至强电层级,对功因的影响渐趋不可忽视,
真空管,始于二极,而二极管只能整流且非可控,那就不是有源器件,所以,整流电源的历史早于电子技术的诞生,
因着交流电系一统天下,变压器亦随之大派用场,变压器的传输制式是等功率,按需摄取绝不浪费,这种等同于能量守恒的供求关系自然是最合理的用电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1 07:33 | 只看该作者

真空或气体放电,本来是没有极性限制的,为甚么真空二极管可以整流,而三极的更只能用直流电呢?!
问题大概应该在于电极材质及工况,阴极的设计是以发射电子为目的,阳极是不会发射「空穴」的,只作为电子的归途,如此说来,我忽然觉得,跟真空整流子相似的是肖特基二极体,而不是PN结。
因二极管整流的历史早于电子技术的诞生,所以,二极管整流,不论使用的是真空管还是半导体,都算不上电子技术,当真空三极管面世,电子技术就随之萌芽,真空管需要的电压很高,总是直接以电网为电源,我忽然觉得,这是不是可视之为元初代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1 09:15 | 只看该作者

变压器没有运动部件,不能营造动生电势,不给电就不会有输出,给它纯直流,它输不出来,
绕组,其实只需一个,把导线由单支改为几股就可以了,几股並接为一,就是电感,各股分工为原边副边,就成了变压器,
电感的感抗,就是自感,自感互感实属一体,感抗是电感量和频率的函数,是个有限值,所以,变压器纵然空载,原边阻抗亦无法达至无穷大,
原副两边的电流为何会成比例呢,那是因为,电磁感应建立的电动势其实只此一道,输出跟感抗都是它,副边,可是这感生电势的「决口」,
挂载,就相当于让原边「漏气」了,负载愈重,感生电势的流失就愈多,原边「漏气」就愈严重,从电源灌进原边去的电流自然跟着增加,通过电磁变换,这增加的输入电流就成为负载所需的补充量,关键是,感生电势的退让是增加输入的必要条件,所以,负载压降注定是要随负载的加重而跌落的!
加载,相当于把副边短路,另方面,副边里的电流是感生的,没有外来干预,但加载后也会反过来造成磁场,这磁场有「退磁」的作用,两种影响加起来,感生电势就削弱了,输入电流增加,就可以加大励磁力度,遏止了感生电势的大幅跌落,输出也就稳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ID:149799 发表于 2024-12-21 1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真是有效的学习到很多知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10 收起 理由
LhUpBJT + 10 谢谢,纯属思路与感悟,不涉技术亦无助于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2 09:55 | 只看该作者

射极跟随器,是电子电路,包含有源器件,它的平衡有赖于 电压串联负反馈,
变压器,只是一个由几组线圈结集而成的无源元件,论性质,是个传递电力的换能器,论执行机制,除了电磁感应没其他了,
在射极跟随器中,Ib是受负载压降反制的,负载压降的波动不会超过Ube,这是负反馈,变压器根本没有负反馈机制,但负载压降透过反射阻抗,同样对励磁电流起着反制的作用,
射极跟随器与变压器,类别不同,原理迥然,但效果表现却是 异曲同工,都是 以负载为制导的动态平衡,看来,在博大精深的自然规律中,动态平衡无处不在,而动态平衡建立的机理也是多种多样,並未全为人类所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2 10:47 | 只看该作者

电压源与电流源,皆为自然规律所允许,但能在现实中立足的,都是电压源,所以,这世界是以电压源为本位的,
悖论,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事物中含有悖论,自然规律就无法允许其存在,实际上是,缺陷与极限 把矛盾屏蔽了,所以,天地万物皆有缺陷与极限,恒流源与恒流源是无法实现的,
串激发电机,可能是唯一能在现实中立足的非电压源型电源,它有两种负荷特性,加载时,先是 负输出阻抗,当负载阻抗减小至某程度,才突然变为「电流源」,可这电流源实在不像话,输出阻抗太低了,比电焊机变压器还要差劲,
电焊变压器跟电源变压器或声频变压器,原理一样,用法也近似,都是带铁芯的线圈,差别只是,铁芯有气隙,还有磁分路把副边跟原边隔开,所以这是个 漏磁变压器,除了焊机,在电子镇流器还未普及的年代,漏磁变压器也是大功率HID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当导体卷绕成螺管'状时,磁路重组,以平行于管壁的方向分布,
並行的磁力线是相斥的,圈曲成匝的导体,会受到可怕的磁张力,甚至足以把线圈掤断,
不解的是,外头空间无限,互斥的磁力线大可尽管散开,可螺管偏偏就不把闭合磁路建立在外面,即使是空芯的也是如此,道理何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ID:1140940 发表于 2024-12-23 10:3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当然也包括我们所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术业专攻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微专业,对我来说,真正学懂其中的精髓是很困难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10 收起 理由
LhUpBJT + 10 这非精髓,只是对自然规律的个人感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3 12:50 | 只看该作者

空芯线圈,空间就是唯一的磁路,所以是没有漏磁这回事的,
漏磁的成因,是磁阻或绕组疏密的不均匀,比如,电源变压器,磁路是完全闭合的,如果原边绕组把铁芯全部覆盖,理论上就没有漏磁了,
铁芯开了气隙,並不表示不会饱和,气隙跟铁芯是串联的,空气磁导率虽远低于铁芯但没有极限,所以,气隙磁密可以达至足以令铁芯饱和的程度,
分别只是,令开气隙铁芯饱和所需的励磁电流比闭合磁路大得多,励磁电流愈大,贮能就愈多,故此,用作扼流或贮能的铁芯线圈都会开气隙,不过,闭合型磁路气隙过大则电感量大幅减小,所以气隙宜狭不宜宽,
自感没有漏感,互感及动生模式才有漏感,直至目前为止,漏感问题仍然无法根绝,即使是环形变压器,磁路彻底闭合,绕组也严丝密缝完全覆盖,但仍不能把漏感消灭,漏感不会影响变压器的等功率传输规则,但会影响短路反射阻抗,用于开关电路时,影响的就是开关管的电压应力 (尖峰与震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4 11:13 | 只看该作者


隐极式铁芯,早已成为交流电机与有刷电机的主流,
此图中的线圈是有铁芯的,它转子定子皆可当,9楼那个发电机,你用想像力把绕组简化,也会得出跟此图类似的型态,

环型绕组 (样子像芯式变压器),于1860始创于电动机,1870年扩展至发电机,往后就被「鼓」型绕组 (相貌似壳式变压器) 取代了,
无论是此层的还是9楼的,都等效于19楼那个线圈,所有绕组融合,成为完全闭合的单个螺管,根本没有起点与终点,只有等距抽头,这些等距抽头,对于交流电机而言就是〖相线〗,对直流电机而言就是〖换向片〗。

不过,电机电枢的磁路,跟19楼那线圈可是大相迳庭,想要建立19楼线圈那样的磁路不难,直接以转子轴当导线就可以了,这样,环型电机就变成「电流互感器」了啊,哈哈,
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其实都是变压器,只是变比 (匝数比) 极端化,两种互感器理论上可一物两用,实际上不行,因为电压互感器提供的信息不是电流,所以副边还是需要一定的匝数,变比虽然极端但还没电流互感器那么夸张,
电工守则严肃告诫,电流互感器严禁副边开路,究其原因,是因为环形螺管的首尾两端相距颇近甚至交叠,而它的输出的电压可比市电还高,那就存在拉弧爬电的风险,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原边不许短路,原边,实际上是四份一匝,负载阻抗过低,这四份一匝承受的分压也足以让副边「破防」,短路,后果只会更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4 12:18 | 只看该作者

功因补偿与阻抗匹配,都是供求关系,
功因补偿,是资源应用合理化,阻抗匹配,则是利益最大化,
功因,先是有相移功因,后来,波形的影响渐渐不可忽视,对于相移功因的概念,起初只有无功,其实,有功也会影响功因,而且是相移功因与波形功因皆被涉及,
原始的功因校正,是无功补偿,方法有  集中、小组与就地 这么三种,我就纳闷,如何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亦就是怎样才能使补偿电容的贮能释放局限于指定用户,
我想,要么以变压器隔离,要么就是使用很长的电源线 (单个负载多用此法),利用其电阻的压降使电容电压始终低于电网电压,大概是这样吧。
功因,是供求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没限制,只要是固定的,功因就是1,而阻抗匹配的供求关系却是有定的,就是必须为 二份一,亦就是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负载压降只有电源电动势的一半而不是全部,阻抗不论哪种方式匹配,都是负载与电源之间的事,如有中介环节 (变压器或传输线),在匹配状态下,中介环节不会瓜分任何电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5 01:48 | 只看该作者

终有那么一天,电子技术进军强电领域,
真空管需要的电源电压,至少超过110V,所以直接挂载于电网,
但是,整流不属于电子技术,三极管的用场则仅限于线性放大与逻辑电路,算不上  电力电子技术,
汞弧管 (引燃管),可理解为真空管版的可控硅,勉强算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鼻祖,但是,电力电子技术是对供电与用电的深度控制,这是大功率半导体有源器件面世之后的事情了。
电气工程及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往高(电压)发展,相比于器物的粗细与重量,耐压对绝缘材料的考验算不了甚么,这就为电力传输的高压化提供了空间,
不论导线还是芯片,其面积都必须跟电流适配,高压化,可使绕组线径及芯片面积缩小,对有源器件而言,耐压的提升令芯片厚度的增幅不大,开关电源往高发展的,除了电压还有频率,频率愈高,绕组匝数就愈少,想要高压化就得增加匝数,这样,能用的频率就可更高,而且,高压化可减小线径,不单使绕组易于制作,还减少了线材因集肤效应的架空所造成的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5 07:31 | 只看该作者

传输市电的架空电缆有多粗细,大家有目共睹,
40瓦荧光灯管有多粗,理应更是家喻户晓了吧,发电机电枢与主变压器绕组所用的线材我没见识过,但估计不会比荧光灯管粗多了去,太粗了,别的不说,揻弯就不好搞,
40瓦荧光灯管的截面,相当于现今的一元硬币,根据安规算个账,你说可搭载的电流能有多大,那么,增加电压输出,就是提升单机功率的唯一出路,电线可以超导,有源器件想做到零电阻,估计比线材更难,更糟的是,那个非线性是有源器件的本命机制,无法以超导手段来排解,这样,有源器件也许永远无法实现零管耗,势将成为开关电源发展的瓶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5 08:54 | 只看该作者

地是甚么,是各处电位的参考点,是每条环路的共同归途,另外就是作故障疏导之用。
接地,有电气地与大地两大种,电气地,以电源端子(或名「轨」)为站台,电源端子本来就是一众环路的集散地,作为地的选圵可谓理所当然,
但是,接线柱与总线的存在,会导致公共阻抗的形成,即使阻值为零,但如果电路是高频系统,这公共阻抗就会激起感抗,导致〖地弹〗现像,
若把接地点投放至电路板上,则还有造成接地环道的可能,接地环道对系统内外都会造成干扰,无论公共阻抗抑或接地环道,电容去耦是平息「内乱」的好办法,但去耦电容必须绕过接地路段紧贴电路端头才管用,
倘若电源端子接至大地,则大地亦成了电气地,但是,大地的主要用途是,事故地,亦就是漏电时的泄放通道,可保护人体免遭电亟,也是漏电断路器发挥作用所必须的配置,引发漏保动作的,就是由漏电所建立的励磁电流,
在电子电路中,有一种地叫做〖交流地〗,如果能以电源端子为地,又何需「另起炉灶」呢,既名交流地,选圵自然有别于电气地,交流地的设立,是以电气地为樁基,在电路中安钉 (稳压管或大容量电容) 设点而成,电位稳固程度稍逊于电气地但足以凑合,有没有发觉,交流地的最常用户,往往就是三极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5 11:05 | 只看该作者


在上世纪,电力电子技术还未出台的时期,功率电子学却已行之有年,
以真空管策动的感应加热装置,正是功率电子学的表表者,留意到书中的一句话:“不让高频渗进电源中”。
对此话,当时的我完全无法理解,如今晓得,原来就是〖去耦〗,其实就是,当负载扰动时,由电容暂代电源给负载供电,这样,电源的负荷(电流)就不会剧烈变化,
除了去耦,电容还可用来〖旁路〗,去耦其实也是旁路,因为,电容跟被去耦者是並联的,並联的效果是分流,一切扰动都被电容分走,不会对被去耦者造成滋扰了,但旁路的受益者却不仅止于並联环节,就比如这个电路,Rᴇ不需去耦,而是被旁路者,得益的是VT,Cᴇ成了VT射极的交流地,这样做,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不会破坏,交流增益却能回复至接近开环增益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5 11:07 | 只看该作者

线性是甚么,就是电流跟电动势或电压降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是实时性及本质性的,在电源电动势的播弄下,PN结完全是「俯仰由人」,势垒厚度的变化,使PN结的等效电阻随电动势而增减,
由于等效电阻的变化,使电流跟电动势或压降的比例不再是常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的伏安特性表现为,不通过原点,不是直线,或两者兼有,〖非线性〗之名也许就是如此得来,
但在非线性的背景里,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现像就是,在某区段中,ΔI/ΔV变化不大甚至恒定,恒定,就成为常数,动态电阻,原来就是这常数,这个动态电阻,不单可用来稳压或恒流,而且还是衡量三极管线性优劣以至电路表现的指标。
光耦,各位大神应该见过甚至用过吧,硫化镉光敏电阻与小电珠 (微型白炽灯) 的组合,就是元初代的光耦,把两者並联,就可模拟出 跟PN结正向特性近似 的非线性电阻来;PTC和NTC是温度敏感元件,本质是普通电阻,但阻值会随温度而变化,给它馈以渐变波,如果电压瞬时值的变化跟温度变化速度相若,则会呈现类似于非线性的效果,但不应该跟非线性电阻相提并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7 03:18 | 只看该作者

非线性,其实不玄乎,无非就是 不直或不经原点 (再不就是两者兼有)。
但是,适用于电子技术的非线性,只能是 低阶函数,而〖动态电阻〗所在的区段更是直线,某些元件的直线不止一道,这些直线必须是 既等距且平行的,才有实用价值,
指数曲线与对数曲线,都是实用素材,可成为电子电路传递函数的赋予者;另方面,动态电阻的存在,必然伴随伏安特性的剧变,有直线就必有急弯,这个转捩点就是〖有源区〗!
再次重申,功率电子学跟电力电子技术虽不至于两码事,但两者实在是不等同,感应熔炼和家用电磁灶 (最简单的就像玩具,只是震荡器一个),都是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电子技术,但它们都不过是吃电大户,对供电输电不闻不问,不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的范畴,那就只能归属于 功率电子工程。
作为电子元件的始祖,真空二极管的用途只是整流,是大讯号运用,阀门的性质,应该是个单向通行的理想开关,整流二极管同样如此,但是,在门槛值附近,是二极管 (或稳压管) 伏安特性的转捩点,拐点 (或名膝点) 就是它,此处没有增益,但让两道信息在此相互作用  可变换出原本没有的波形,这效果,就是〖有源〗,幅度调制的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拿半导体二极管来这样玩,真空二极管理论上也行,但有没有人真的这样用过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8 13:26 | 只看该作者

有源,无源,源,是甚么来着?!
根据当前所悟,意思有三,权且称之 三是否。
①是否产生新信息:
电子电路所带的负载,其所需往往没存在 (但自然规律允许) 或不常备,那就需要「发生器」,有源器件,就是发生器的核心,
②是否跟电源有互动:
再生制动与有源钳位,是把负载释出的能量往电源返还,卖电则是将自家所产的电力经电源匯出,供给其他用户,
③是否有增益或需要多个信息:
二极管,若作调幅或转频之用,不需电力,但需要讯号信息源与载波信息源,三极管有增益,作放大器用 需要功率源和讯号,集电极调幅则是 把信息放大作为功率源,以载波为讯号 这样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29 12:38 | 只看该作者




PN结,是PN两型半导体的接合面,那就是物理结面,界线两旁的区域就是结区,空乏层,就是结的具现,
PN结,是有源器件的本命枢纽,电流通过结区的方式,是平行 (而且紧贴) 或垂直于物理结面,作为PN结载体的芯片,实体电阻有限,而PN结的等效电阻则可游走于两个极端,随施于结上的电动势而变化,

当PN结若处于离线状态 (如上图) 时,两边载流子在物理结面内中和,形成「结界」;如果给它电动势,则正偏时导通相当于开关合闸,反偏时截止相当于开关分断,单向电导性就是这样出来的,
当PN结正偏时,此「结界」上就会筑起自建电场,空乏层的属性,是势垒,它形成了 不利于载流子的扩散通行,门槛值,就是这势垒添的堵,所以,〖增强型〗是PN结的唯一,
电子,从电池负极出发,「电洞」的旅程则始于电源正极,把电池短路了,电子和电洞 不就哗啦哗啦的对着流吗,PN结正偏时,物理结面就相当于电池两极的触碰之处所在,电流畅通无阻就如中图那样,
当PN结反偏 (如下图) 时,里头的载流子都被电源往回扯,空穴区此时的属性是耗尽层,电源的电子和「电洞」並非堵在空乏区外,而是连元件的端子都迈不进去,因为PN结本土载流子的电性跟电源互不相符,那么,整个PN结都通不了电,而承受电源电动势的地方,是空乏区的边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30 03:08 | 只看该作者



半导体有两种现像,要么是导电能力受外因影响显著,要么是可透过掺杂 大幅改善导电能力 甚至令 导电能力大幅可控,这跟「贫导」体不一样,贫导体是犟电导性,只适合当电阻或複合导体。
複合导体相当于乳浊液,掺杂半导体则相当于真溶液, 複合导体的构成,类似于多股线 (见上图),良导体跟贫导(或绝缘)体的本质皆不变化,导电机制,一是导体的微链接,二是隧穿效应,两种机制没有協同效应,
半导体掺杂改性,是 结构性导电,掺杂其实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半导体分子的天性,但杂质的介入改变了分子架构並且造成能级差异,令本来深受束缚的成键电子有路可逃 (就如下图,一个空位就能让所有砖块都可搬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31 08:19 | 只看该作者

MOV,可想像为複合导体的特例,
有说,它相当于一大堆随意串並联的PN结,
但我觉得,它的组成是以一种金属的氧化物为主,这些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以类似于 点触型二极管 的形式靠拢,
但这些微粒是单一材质,如果真的可搭建出PN结也该是双向的吧,但有可能吗,我觉得它们应该是相当于 齿隙导雷器,
另外,这些微粒不见得都能全部靠拢,而是有一部份会被微气隙或灌封材料隔开,那就会跟 複合导体 那样有隧穿这应,
隧穿效应所用的绝缘物,通常是贫导体,跟半导体不同,贫导体的成键电子没有类似于「齐纳击穿」的可脱臼机制,材质一旦击穿就立马崩坏,所以,MOV对于超高过电压的耐受性及重复性稍逊于TVS是不无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ID:1100060 发表于 2024-12-31 09:18 | 只看该作者

在职能上,运放可权充比较器,但比较器侧重于逻辑工况,无法妥善处理模拟类信息,
无独有偶,三极管也有如此差异,高放用管的饱和压降较高,不需内置逆导二极管,亦不会研发耐压太高的品种,开关用管的Pcm显著低于同级别的高放管,线性差劲,
这里所指的开关,是有源器件,不包括 相当于甲类放大偏置 那样的二极管开关,在这大前提下,仍然不是所有开关用管都得要三极,真空管二极也能开关,磁控管不就是以磁场为外力吗,电子束是能跑的,得磁场之力,就可以轮流接通阳极上的每个坑槽,起到等同于开关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ID:1100060 发表于 2025-1-1 01:49 | 只看该作者

机械开关,能做到的最高频率,也许就止步于换向片与电刷的组合,
但论开关速度,机械开关却是无穷大,开关状态的变化是结构而非阻力,而电子元件即使没有存储效应和寄生电容,也有〖载流子迁移率〗这个限制因素 (就连真空管也逃不掉),所以,机械开关的  耐压、抗湧浪能力、开关速度与饱和压降,也许都是有源器件永远无法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ID:1100060 发表于 2025-1-1 02:58 | 只看该作者



结,是一切半导体有源器件的根基,跟任何发明创造一样,世上第一颗半导体三极管同样只是徒具功能,派不上用场,
这三极管,是点触型的,据说,早在1894年,猫须检波器经已付诸实用,而作为电子元件的点触型二极管,大概是诞生于1906年,
点触型二极体的晶片,可以是锗或硅,我想,那触丝是金属,如果晶片为锗,那么,大家都是金属,你说它的接触是PN结我不敢异议,倘若晶片是N型硅,那它岂不就相当于 肖特基二极管 了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ID:1100060 发表于 2025-1-1 11:33 | 只看该作者

1947年,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诞生,它並非无能而是无法便携,
此管,是金锗配,锗硅同属碳族,如果晶片是硅或石墨,那就是货真价实的 肖特基三极管,
但大家有否思考过,金银铜铝铂这些金属,都是良导体,成结所建的 空乏区 只能在晶片侧,那么,晶片就只能用于三极管的基区或沟道,这样,肖特基三极管就跟真空管那样只有一型,真空管相当于NPN,而肖特基三极管就只能PNP型 (双极) 或N沟道 (场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ID:1100060 发表于 2025-1-2 12:15 | 只看该作者

先前提到过,PN结的膝点是有源区,但二极管不归属于有源器件,它不专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隧道二极管与耿氏二极管,它的负阻伏安特性可直接从直流电源变生出波形来,所以勉强算是有源器件,
但是,真正的有源器件必须有增益,甚至可控,有源器件最简单的,一个PN结就搞定,UJT及jFET 就是这样,电流的位置和方向,是跟物理结面擦身而过,
PN结跟二极管,是 局部与整体 的关系,端子必须距离结区足够远,PN结的安全运行才得保证,而 UJT与jFET 的沟道,正好就是在 结区边缘,那就意味着,电源是横亘在二极管的其中一个「大后方」的,另一个「大后方」就成了基 (栅) 极,
UJT跟jFET,拓扑相似但构型不同,UJT的基极,几近于点触,jFET栅极就大得多,只因要避开电源端子而比沟道略短,由于整个功率通道同质,jFET 注定只能是耗尽型,负偏压令耗尽层扩张把沟道封堵使管子关断,而UJT则是当成增强型来用的,它本身不像隧道二极管那样自带负阻,但正向开通造成的 电导调制效应 令沟道下半段的阻力锐减近乎短路,分压暴跌,接于基极的电容就是利用此变化,反复充放电,UJT基极太小而且反向耐压不给力,也许沟道还未「夹断」就击穿了,所以大概不会有人拿它当作 jFET 来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ID:688692 发表于 2025-1-2 18:03 | 只看该作者
LhUpBJT 发表于 2024-12-28 13:26
有源,无源,源,是甚么来着?!
根据当前所悟,意思有三,权且称之 三是否。
①是否产生新信息:

有源,无源没那么复杂,完全是翻译的问题。

理解为主动和被动就可以了。发电机是主动元件,电灯是被动元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黑币 +10 收起 理由
LhUpBJT + 10 系统性的有源无源,关键在于双向沟通 (无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ID:1100060 发表于 2025-1-3 10:27 | 只看该作者

单结型有源器件,功率只取道于一区 (肖特基结就只有晶片区可选),
其他有源器件的组份,至少两结,而且,用法必然是PN结的正规载流模式,
PN结,构造及原理贼简单,但它的运作机制与结区制作工艺却没那么简单,在用度上,二极管摊上的只是PN结的单向电导性,
不幸的,人类的思维定势就卡在二极管的单向电导性上 (这跟学术界与业界的不亲民操作不无关系),在多结型有源器件中跟功率打交道的,正正就是〖势垒〗,
别忘了,世上第一只晶体管,可是肖特基版的BJT啊,如果PN结铁定不能反向导电,那么,世上的半导体有源器件 也许就只有 jFET 独挑大樑,半导体功率电子学及电力电子技术就不会那么好发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51黑电子论坛 |51黑电子论坛6群 QQ 管理员QQ:125739409;技术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单片机教程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