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电子技术学习与研究
当前位置:单片机教程网 >> MCU设计实例 >> 浏览文章

杂谈我最近参与的一些项目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9月02日   【字体:

    许久没有在51hei发表文章了,或许是变懒了吧。呵呵,最近跟实验室的李博士(李老师)合作写一份项目申报书,收获蛮多的。想起了07年某日,当时我还在煤科院常州院,总院某领导的“训话”,大概意思是:我们是专业的院所,东西做不出来也就罢了,连报告、申请书这种常规的文件都不会写了。————当时无语,本来下午的测试任务都取消了,就是去听这个训话。

    跟李博士合作期间,发现了我长期存在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写东西不分主次毫无头绪。

    呵呵,我写的东西那简直是形散意更散,如天女散花般,思维四射,根本就没有主次可言。幸好李博士提醒了我,我说我打小咋就语文不及格呢,敢情问题全在这儿呢。

    发现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写东西,那句子跟长江一样长,一段话咋就找不到个头,读起来那简直了,这是人读的句子吗?也难怪了,我咋就这么会合并句子呢,简直是“天才”,我的一句话,能被人分成十句。句子都写一起了,自然也就分不出个一二三四来,自然也就不会条理清晰了。

    那么,我写了这么多,项目申请、可行性报告、总体设计方案、使用说明书等,还校核了那么多工艺文件(这里边自然也有我修改的东西),别人咋就没看出来呢,除了原来史友仁老总帮我改过文件,别人从来不改。其实过度的宽松,就是伤害。这不得不使我想起曾经听人说过的,煤科总院学霸风气太浓,一朝成“权威”,百年不敢动,就是问题再多,也不敢说。这股风气,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但是我知道它害了许多人,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反馈的系统它能稳定吗?别人的意见其实那是很好的反馈,那怕是不是正确的,至少它也算是另一种思路吧。

   其实,有些问题,我自已也知道,但是总也改不了,或是改了再犯,千锺百炼,吼吼,是不是感觉很无语啊。这些问题多是我多年养成的坏习惯,自打我十四周岁(1997年)起就被“发配”到辽宁去了,呵呵,原辽宁省冶金工业学校,至到2001年毕业,整整四年,紧接着是2001年到2005年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呵呵,八年无人管,就养成了坏习惯,天天见。然后就是三年的研究室生涯,哈哈,全院唯一的“和尚”所,那个爽,更是没人管,嘻嘻,曾经周未在办公室几个人光膀子加班,随心所欲,那自然必有问题,呵呵,更是问题多多,不过全院都不注意锻炼身体,这到是真的,那么大个健身室,除了打扫卫生的阿姨在里边跑步机上跑跑步,里边基本上看不到其它人。综上几年的磨炼,就炼就了这身重量轻,体积小的身体。

   最后,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在我钻牛角尖时,写成邮件也好啊,至少这也是个提醒,尤其是工作上的,我最喜欢了。说到这儿,再说说我的规划,最近被两个项目团团围住,真有些力不从心,三大工具(我指的是ARM,DSP,VC)基本上在吃老本,没时间做,原来的24XDSP有点老了还得学28的。VC是必须要学的,一个系统,VC是上位机软件的必备品(主要是写些插件)还学能行吗,ARM也该学,自已都觉得再用单片机+DSP做下位有点老土了,还有那个常用的MATLAB,它咋就全忘了呢,简直是不能接受啊,我上大学时可是得了优的。随机过程学完就感觉它不知道随着谁家的飞机跑了,没记住多少,得补。还好,小波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还能应付了,小信号检测,有些经验,只能现用现看了,没那么多时间了,这样信号拾取上总算差不多够用了。再说说控制方面,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必然没学;再加上曾经多年前学的现代控制论(线性系统理论)也已经遗忘殆尽。离散控制的设计方法,吼吼这个更离谱,许久许久没看和用了,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剩下多少。最优控制论也只是学了个皮毛,只是把课本学了一遍。泛函、变分、应用数理统计一个也没学,只是学其它课时略看了一点,问题自然也是不少,矩阵的后一部分(主要指同济教材后两章)也忘了。系统级的运筹学、大系统理论、灰系统理论都没学。最后再看一下我的老本行——电气工程,新型继保和故障测距得学了,原来学的继保早就过时了,现在都数字式了,谁还继电器啊,电力系统分析,也记不起来了(这个是01年学的,一直没用,有点久了)。哎两年估计是学不完了。

   说到规划,它就说不完了,刚才的最后不算,咱要不再展望一下吧。智能电网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儿”,怎么这样说呢,因为咱们现在连智能电网的定义还没有呢,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不懂,但是目的应该是用更少的人,干更多更好的活。我心中的智能电网应该是由各级智能设备做前提,高速通信网为支撑,优化效率为目的,智能调度为手段的一种高效可*的电力系统,不知道这个定义贴不贴边呢。如果是这样,那就得对智能电网进行分层,设备层,负责系统信号的拾取,紧急故障的切除,具有电网特征数据及设备自身状态上传功能。中间层,或称局调层,应该能够根据设备层传来的数据(主要是实时的电量信号、运行状态信号、故障录波信号等)进行运行状态的智能决策。系统层,或称网调层,根据各中间层传来的数据和各电厂传来的数据,变换对各中间层和电厂的调度信息,保证网内的性能。哈哈,一个大系统模型就这么出现了,系统层更注重于运筹学的应用,以经济性为主要目标。中间层,也以经济性为主要目标,兼顾可*性注重于优化理论。设备层,以安全性为主要目标,注重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则。中间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必然是随机过程和灰系统理论要解决的问题。设备信号的可*性保证,不用说小信号拾取、各种滤波和变换,而现有运行状态的观测与逼近,自然非系统辩识莫属。实现方法就是先仿真MULTISIM、MATLAB、PROTUS等等,然后再用刚才说的几大工具实物化,估计就差不多了吧。貌似这些都学明白(姑且不考虑科技发展造成的旧知识淘汰,新知识出现)够我二十年了哎,不敢想了,今天索性就想这些吧,看看科技的发展和自己的渺小,快无语了,还是多请大家提意见,快快提高才是。在此,先行谢过了。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