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正式上班已经4年,加上上学时,在自家工厂打工,工作年龄非正式加正式,差不多7年了。在这7年里,经历或见证了几家公司的从盛到衰,有如大浪淘沙般滔滔不绝。这其中,有亲戚,也有长辈的同事,同学,还有自己出去找工作的领导。见的多了,感触就多了,有很多东西也看明白了。花几天的时间,写一写关于企业的感受,就当是这几年的工作总结吧。在外面混了7年,虽然没大成,但写点这个,也证明自己没白在社会上混。
1、历史
49年解放到现在不过百年,解放前,就不说了,解放后就有了国企,由于是战后,所以干啥都成功,这就不用说了,并且体质啥的,也相对简单。国营,所以工厂都是国家的。国家的买卖,国家的钱。
2、起源
由于生的太晚,所以改革开放啥的,历史面貌啥的,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去花时间去考证,所以就不评论了。 96年以前的事情,都是听长辈描述的。据说,在大跃进时期,有一个阶段工作情绪高涨,生产力较高。然后慢慢的就不行了,至于为啥不行,肯定也有当时的原因,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政治原因。由于没有考证,也不评论了。后来,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至此,中国走向体质改革。从国营到私营。后来,这个圈圈貌似搞的还挺不错,所以慢慢被各大城市所效仿。中国就此也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来就出现了一个叫下海的这么个词,意思是放弃原有国营工作,自主创业当老板。后来这些个不怕死的下海者,都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是给自己赚钱,所以竞争力肯定要比国企厉害。所以私企的蓬勃发展,就对国企造成了压力,导致很多国企开始亏损。后来又出现了一个词,叫”下岗”,意思是亏损的企业没钱给员工发工资了,要裁员增效,然后把他们开掉。然后让他们被迫下海,或者在岸边等死。在这一次的下岗大潮中,俺娘就是一个被迫下海的国企职工。也是因为被逼无奈,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搞了几年的小厂子,还算不赖。
3、回到现在
说了这么多过去,现在,回到今天。说说现在。当初由于体质的变革,一些被迫下海或自主下海的成功者,在成功的同时,也慢慢的走向衰亡。到目前为止,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他早就不是那个初级阶段的时候了。所以也不能用初级阶段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社会和看待创业了。在我看来,以前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变化的社会,这些人只不过是搭上了一个时代的顺风车。大环境的驱使,加上勇气或走头无路的无奈,加上能吃苦的毅力。成就了这些人。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素养,以及坚定原则的信念。说简单点就是,我接触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粗人,胆大不怕苦。并不是那些训练有素的,有思维有智慧的人。并且这些个粗人在成功之后,就开始飘飘然。所以这些人,成于环境,必然也要败于环境。环境的变化,还是会淘汰掉这些有问题的人。
不变的是变化。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同与以前,各种情况都在变化,并且比以前更为复杂。所以到现在,很多以前赚钱的公司相继倒闭,我听到前几年的统计,中国的企业寿命大概是2.5年,也就是说在很多公司在成立3年的时候,已经变卖家产,退房,散人了。这其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速成长中的中国,这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4 、需要正视的问题
无论是在企业初创还是在转型,就现在而言,决策者都要面临这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时候会被忽略掉。1,竞争对手,现在,一个项目很少有没人干的情况,小到随处可见,大到航空母舰,从生产,制造,到服务。都有人在做,并且他们的实力已经积累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技术实力很强,管理体系已经完善,各种情况已经遇到过了,能活到现在,说明已经相当强大了。而你呢,却啥都没有,技术,或许是闭门造车出来的,或许是别的行业积累的。管理几乎为0,你自己都没干过,那么手底下的兵又怎么知道如何干呢?最重要的是突发情况,各种突发的情况,也许一次就会要你的命。这在你最初干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的。2,技术瓶颈,这是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很纠结的问题。都说国产的东西质量差,不好用。其实问题在于积淀太少了。我见过不少老板,在投一个行时,只看到了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只要弄出来,那钱呼呼的就像大风刮来的一样。但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个行里水有多深。现在不像以前,能弄出来就行。现在的要求是,不仅要弄出来,还要弄的好,人家才会买。所以又有很多人死在了技术瓶颈上面。3,市场时机,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大环境。出手早了或者晚了,都会死。早了,别人意识不到,晚了,市场又被别人所占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你在入手的时候,没到还是晚了。4,人员问题与飞涨的物价,目前的中国,人工费用高,人才稀缺,人员流动率高,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我的家乡标准来说,10年前赚2000就算高薪,而10年后的今天,赚1万才算高薪,普通的员工最低的工资就得2000左右,一般的3000-5000.。并且生产原料和平时的一些运营成本也在成倍数增长。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而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那就等着倒闭吧。5,逐渐完善的企业制度,近年来政府花很大力量在用工制度的完善上,这确实是个好事,因为这会保障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害。以前不上保险,现在就要求上保险。可以省的,现在就不能省了,可以拖欠的,现在就不太能拖欠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被忽视,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得到的结果只有失败,我想成功的几率应该不大。
5、领导者的心态
知道了问题,现在就说说心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领导者的心态我觉得是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的。不仅是这样,即使是国家,国家领导人的心态也会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决策,另一个重点是心态。决策用来抓主动权,而心态则用来把握方向。两者缺一不可。其实,领导也是人,也有弱点,所以他们会出错。所以出错,就导致了企业走向下坡路,真正搞大的,都是在决策与心态上完美并且不出方向性错误的人。这些人,堪称完人。所以说,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也不是是个人,就可以把成功维持长久的。这需要付出比一般普通的员工更多的艰辛和痛苦,甚至是心理上的折磨。所以说,领导者想要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
1,不能有一夜暴富的想法,这个世界有一夜暴富,但我想,那好事肯定砸不到我的身上。作为领导就更不能有一夜暴富的想法。并且那种想法不靠谱,即使有一次成功,也不会有两次,三次。不过我见过很多人有,包括我以前也有,后来,我改变了我的想法。
2,不能有依赖别人发财的想法,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有人脉,有的是政府的,有的是企业的,然后有时候,就完完全全指着他们,让政府给你买单,让企业给你买单,这种想法也是不靠谱的,一旦你指望一个人时,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主动权,所以你得看他心情,他高兴了,就给你,他不高兴就不给你,并且现在的人,谁也不是傻子,如果有钱,不自己留着,谁会给你呢?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到位,那么谁又会为你的东西去买单呢?
3,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这种想法的人也有很多,他们很聪明,知道资源的整合。并且也有一些有人脉关系。所以他们就会想,我开一家公司,找个文员,找个人力,找个财务。然后在找几个业务,再找几个技术,找几个操作工。技术一研发,操作工一生产,销售一卖。我最后一拿钱,啥事也不用干,多好。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由于太过聪明,而反被聪明误。他们的聪明总是让自己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并且事情会按照他们的既定轨道去运行。而事情发展到最后,他们就会觉得最傻的是自己。因为他利用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再利用他,结果确实别人达到了目的,而他们自己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一种失败。因为社会发展到现在,傻子只是少数,而聪明的人却越来越多。并且你不会一眼看出谁是傻子,谁是聪明人,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并且这种人生活的也会很辛苦,因为他能欺负的只有弱者,强者是不会跟他们玩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弱者。自己弱,并且懒惰。所以这种想法还是不要有的好。
4,坚持原则,负责任,凭良心,艰苦朴素。作为领导者,无论是企业的,还是政府的,都应该身先士卒,做事情的时候,考虑不良后果,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及事情不利发展的预案。并且坚持原则不动摇,能干的干,不能干的,缺德的,违法的坚决不能干。给钱再多也不能干。不要为了钱放弃原则,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没有水准的事情,因为放弃原则就要承担苦果。并且这是不值得的事情。如果你艰苦朴素,处处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别人也不是傻子,他记住你,帮助你,给你带来的收益,肯定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5,该狠狠,该杀杀,该突破就得突破。做为领导者,也应该有其霸道的一面,因为他掌控这一个企业的命运,不能因为哥们义气,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原因所束缚。如果不恨,则下属会犯上,如该杀的不杀,那么不该杀的就会走掉,如果该突破的没有突破,那么企业就会徘徊不前,并且会向下坡路发展,坑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走了这几家公司,发现,小公司的领导,手下总是有一些个听话的人,而不是有能力的人,这些听话的人因为听话被留下,而不是因为有能力被留下,这会给那些有能力的人一个不平衡的心态。久而久之,这些有能力的人,就会离开。剩下的,就是脓包和饭桶。并且这些听话的人也会在公司里面烂搅屎,因为这些人不会别的,只会溜须拍马,欺下满上,推卸责任。如果这样还被重用,那这家企业肯定是会死的很惨的。毋庸置疑。所以作为企业主,应该有其独断的一面,来应对一些事情。这会给企业带来好处。
6,善待员工,多在工作上为他们协调协调,多在生活中,对他们一些关怀,多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掌握一些他们的心里动向。多为员工做一些培训,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提高一些福利和待遇。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制定一些个性化的制度,这些都是抓住员工凝聚力的方法,毕竟他们是给你卖命的,还是那句话,谁也不是傻子,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反过来对你好的。不过,我走的这几家公司,很多领导的心态确是,我是领导,所以我高高在上,我只负责方向,剩下具体的事情,由你们来做,怎么做我不管,如果你做不好,我k你也是应该的,因为我给你钱了。大公司这样也就这样了,有的,就那么十几个人的小公司,那老板也这样。我不去评论这样做是好是坏,看到的结果就是,要么员工不舒服就走了,没有能力的在无奈的情况下留下来的,就会把你的公司胡搞一通,因为你不去具体的帮助他,你不对他负责,那么他肯定也不会对你负责。最后的结果是倒霉的是老板,员工呢?干不好,拍怕屁股走人了。何必呢?其实转变一些想法,事情就会很舒服的。
6、企业的样子
对于小企业,很多都是在维持,甚至是亏损。其很重要的原因人员方面的问题。这在于一个企业的体质,和领导者的心态。这些决定了人员的素养。简单点来说,我管他叫家风。一个企业和一个家一样,都有家风。有的企业适合能人,而有的企业适合弱者。其实我待的这些公司,都是人员流动非常大的单位。我一般可以从新兵待到元老。企业人员流动大,却不被领导所重视,是很常见的。这些领导不去分析原因,只是一味的去抱怨,人才不好招,人不好管,如何如何。他们却从来不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为啥国共内战的时候,人都喜欢跟毛泽东这个穷的掉渣的共产党,而不愿意跟蒋介石的都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呢?是单纯的工资问题吗?不一定吧。我觉得还是领导的人品问题。
对于人员来说,一个试用期的员工的花费,应该是他工资的10倍,为啥,因为刚来,他啥都不知道,需要培训,即使是简单的。需要有一段适应,效率极低。需要出错,成本相当高。需要工资。如果他在试用期以内就走了,那么你这些花费就付之一炬。正常的员工工作时间我觉得应该是2-5年。太短和太长都不好。但很多领导却都不懂这个道理,人嘛,中国有的是,你不干他干,我用很少的钱,就可以找到人,有你没你无所谓,毛毛雨。这就是我看到的小企业现状。
如果一个企业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按部就班,说明这个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应该是会很不错的。如果人员流动相对较小,在2-5年内,那么这家企业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企业。
以上就是我4年的感触,也许不全,也许不准确。但确实是我看到的。写下来,告诉自己,没白干,也告诉自己问题,给自己一个惊醒。无论你做到啥份上,千万别飘。钱一分一分踏实挣,做一个不败家的人,如果来的容易,就不会去好好珍惜,所以去的肯定也容易。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