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自己十天,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工作总结。
2010年就要结束了,还有十天,回顾自己步入社会的一年半,同时,瞻望未来。
毕业时曾给自己几条:
(1) 多做事,少说话;
(2) 软硬兼施: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
(3) 看清自己脚下的路;
其实我只想做一个精致的电子工程师,做一个精致的男人。
一年下来,发现自己确实不会说话,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去与陌生人沟通,这也是我下一年来的一大计划。
工作上,这一年来还算有收获吧,无论是在软件编程还是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的。
看清楚自己的路,这是我一直告诉自己首先要搞清楚的,时常冷静的思考思考,告诉自己昨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个总结我想要写很长了,不单是生活上的总结,更有技术上的总结,软件编程总结,硬件调试总结,工作性质总结,未来工作方向总结,未来人生规划,等等等等。那么,首先我还是先回顾一下自己毕业一年来的路程吧。
毕业之前的3个月,也就是2010年3月20几号,我便只身南下了,怀着相当的信心,怀着自己手中的51单片机技术和熟练的C语言编程技巧,以及半知不解的ARM知识和Linux知识,去了东莞。当时是有个朋友在东莞,就想借他的光落个脚。说实话我的找工作历程很简单,我仅仅是面试了几家公司,我便决定了去xx电子厂,当时是去做51单片机的开发,工作性质是介于弱点与强电之间,同时也涉及到机械方面的知识。在这个公司,我的工作是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但是说实话现在想起来,那些东西都很简单,无非就是控制单片机的I/O口和定时器,或者是七段LED显示,很简单,这与我目标中的嵌入式有很大的差别,我很清楚这里只是我的一个跳板。
说实话,我对电子电路有一种天生的预见能力,这些电路只要我看一眼我能看懂,我的缺点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在xx电子厂,我维修了一台自动化几台,当时没有人告诉我传感器要怎么用,没有人告诉我电路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给我备份程序,部门老大告诉我这台机器要怎么操作,现在哪里出了问题,告诉我要怎么改进,……我大概花了以个星期的时间,便将其修好。
接下来便是对老机械化自动几台的维护和升级,还有一个大电子看板的维护。说实话有点技术含量的,便是这个LED电子看板了。我清楚的记得,我做的最多的便是自己制作直流稳压电源,现在对我来说,硬件电路上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还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再接下来,与部门的机械工程师合作开发了一台新自动化机台,也是很简单的东西,包括电路和程序,简单的就是对I/O口进行操作,中间插入几个传感器的判断,几个按键的判断。当时让我熟悉了8051和2051等51单片机,继电器,光耦等的元器件的应用,keil软件编程和proteus仿真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在xx电子厂,每天的工作是排的满满的,很累,但还好从来不要加班,可是,工资太另我不满意了。
于是,到十月份,我便辞职了。
本来我是决定去深圳找工作,可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鬼使神差的跑到邵阳与大学的同学去创业了。说实话现在还是很后悔当时的决定,浪费了自己几个月的时间。但自己仔细一想,或许是天意吧。到年底一个是我奶奶的意外去世,还有一件事我是必须回家的,便是我妹的大婚。
这段黑暗的历史,不去想了吧。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对数码电子的熟悉:我学会了修理手机,MPN等的数码产品。
年底,可谓是身首异处,身在他乡为异客啊,我决定投奔在深圳的大哥。一是受家庭因素,一是个人压力,在快要过春节的时候,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深圳: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还好有大哥等一帮同学。
于是便开始在深圳找工作。
到今年3月8日,我正式在深圳市白可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任职研发工程师。
在这里,真正开始了我的电子工程师之路,并将一直摸索下去。
工作总结,继续报告。
说我到了白可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职研发工程师。说实话杨总对我还是很看好的,杨总一直都跟我说说我还年轻,杨总也是有意培养我,把我当核心技术人员培养。我看好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没有读过研,我的大学也很普通,*着自己对单片机的一腔热情,我很喜欢这一行业,特别是我的工作,
软件由我负责,而且硬件调试也是由我来做,关于硬件电路设计,我和胡工沟通。
胡工跟我算是老乡了,胡工浙江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硬件技术很过的硬,我来公司的时候他一直在做射频热凝仪的硬件,当时软件是由陈工做的,后来我来了就转手给我了,这是我来公司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STC51系列单片机,对我来说没什么挑战,这个项目的原理是射频,通过产生热来达到热凝人体蛋白质的目的,当然这在医术上是有很大的讲究的,我们暂时做的还是DEMO机,实际上是原理上走通了,其他什么都没有定下来,还算不上一个产品。
说实话,在这个项目上我大概花了5个月的时间吧,大多数时间是在学习怎么去调试硬件,怎么去使用示波器啊信号发生器啊等的使用技巧,当然,我的主要工作还是编程,很大程度上使我在软件调试上得到了一个升华,keil软件的仿真调试很强大。
我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现在正在做的这个项目,高压发生器,杨总说是说我是项目负责人,但是事实上关于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我只是一个执行者,很大程度上是由刘总和胡工商量之后再来通知我,要怎么做怎么做。毕竟我的知识面很有限,现在只能把自己当做学生,去学习,去做。高压发生器的目的是产生稳定的高压,用于X射线的产生,现在应该说也差不多到项目的尾声了,这个项目的关键技术是通过IGBT全桥的LC谐振来推动变压器产生高压,IGBT的全桥驱动控制是个关键点,IGBT的散热也是个关键点(IGBT爆炸),软件的话,CM3的使用是个关键点。
通过这几个月的项目研发过程中,IGBT全桥LC谐振的原理上我是有很深刻的理解,还有就是CM3的模块功能的使用以及驱动函数的使用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keil软件的仿真调试也再一步的得到了提高,软件调试基本可以通过keil软件来调试通过,时间上的计算啊,模块之间的安排啊,模块化编程方法啊等这些我在在以前的一篇心得里有介绍:http://www.51hei.com/mcu/806.html ,都是一些非常有用的东西所以共享给大家,我想,对于C语言的编程和CM3的功能模块的使用,对我来说没什么困难了。
听说我的下一个项目是电流控制的,通过大电流来产生电磁场来达到核磁共振的目的,听说这个是用来检测疾病的。
总结下来,今年的关键词有:X射线,射频热凝仪,射频,IGBT,全桥电路,LC谐振,CM3(Cortex-M3,ARM,LPC17xx),keil软件调试。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小技巧,所以我说要自己做好笔记,做好报告,真的很需要。
好了,这便是我毕业一年半以来自己走过的工作路程,经历,可以说还算挺顺利吧,对于我来说,目前是找一个好机会,继续学习,就当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读研吧,我相信研究生也就我这水平了,能达到我这个水平就不错了。
圣诞节了,平安夜了,再过几天就是元旦,呵呵,要好好休息几天了,同时,不要忘了总结今年的技术要点,也要对下一年的路做一个规划。节假日期间给自己一个任务,便是FPGA的学习,加油。